星期日, 4月 25, 2010

九十後少年遊 (一)

從作家黃明樂女仕的簡介中,我發現了"自由身教育工作者"這個稱號,並硬把自己安插其中。
如果不是接了這個工作, 上半年可能會繼續拍攝自家的短片,或許同時與友人籌拍一套紀錄片, 然後多數會爛尾收場。相比之下, 「ahhim與thor指導和幫助三班同學完成三部短片」這個"referential meaning"可算很有意義。
大約是X X 局有個校園電視台總部, 會定期舉辦一些有關電影拍攝的課程, 給轄下中小學的校園電視台成員報名參加。今年電影評論學會的thor當上了課程的導師。友人thor本來只想找我在同學出外景的時候幫忙看管一下,為了學野, 便對他說:「教班我倒是有點經驗,我來幫你」要跟他出席講課的環節。
當然,我幫得上忙的地方不多。我以為這類工作坊的情況很單純: 課外活動, 人數少,同學沒興趣又不會來。 而且電影本身已是個有趣的課題, 即使光談理論亦趣味盎然; 導師只要對電影有充份的認識,稍作準備,教學基本上沒有難度。 加上又有外出實戰,有機會落手拍一套不限題材的短片,同學該會是「自動波」的。
的確,在頭四節課一切都很正常。即使初時講得較悶,大家仍保持著良好的互動。叫他們分析影片中的蒙太奇和場面調度, 他們亦很有條理。某些同學很有爆炸力的寫了整部劇本,又有些滿口理論, 說他怎樣運用古典荷里活結構中的敘事特色去寫故事,又隱含了那些那些隱世大預言云云。雖然膚淺,但看得出野心。
因某些同學令我們刮目相看,所以一下子我們都被搞得熱血起來,巴不得出盡全力要令他們提升去某個層次。 就是有了這丁點想法,注定我們在這次教學活動中無法得到丁點成功感。比起thor,我作為教育界人仕,舉止反而更不專業, 在最後一節課裡竟把愁雲慘霧都畫在臉上。忘掉了面對一班90後港孩,有很多我們控制不了的因素,對他們本來就不應該有太高的期待。應該慶幸他們能在限期前完成作品,畢竟只批評他們的差是不行的。不是嗎? 一個好老師, 應該要理解他們的需要, 欣賞學生發掘學生的優點加以表揚, 學生完成了適數的任務就要給他們和自己而正面的評價。
或許,我就是永遠不能成為一個好老師。




把<<奪魄驚魂>>的經典一幕摘下來,分析鏡頭尺寸的運用如何產生敘事效果


介紹繪製storyboard的一些規則。當局安排他們在一所幼兒園內上課,現在方知意味深長

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