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幾年前在工聯會上罷幾課話劇後便再無緣與話劇沾上邊的我,一天借閱了這部劇本。
除了一心想試一下幾乎斷裂、且條碼已褪色的那張前朝遺物是否還管用外,還因為「不可兒戲」四個大字的確十分利落,一如劇中的所有對白。余光中譯。作者是王爾德。這部喜劇劇情極盡荒旦,精彩之處在於劇中人物的說話皆句句有骨,一針見血。讀著劇中人妙語連珠,較為貼切的形容應該是在「駁gag」,實在有點應接不暇,只顧會心微笑,已無多餘時間研究主角的言行是否合乎情理。我相信這就是該劇能成為王爾德最成功的一部劇的原因,當中的喜劇元素更是流傳後世,難怪看時總覺熟口熟面。上網看資料,原來香港話劇團於1984年首度演出<<不可兒戲>>。而當時飾演玩世不恭的男主角阿吉能的,正是年輕的古天農。
有關<<不可兒戲>>
除了一心想試一下幾乎斷裂、且條碼已褪色的那張前朝遺物是否還管用外,還因為「不可兒戲」四個大字的確十分利落,一如劇中的所有對白。余光中譯。作者是王爾德。這部喜劇劇情極盡荒旦,精彩之處在於劇中人物的說話皆句句有骨,一針見血。讀著劇中人妙語連珠,較為貼切的形容應該是在「駁gag」,實在有點應接不暇,只顧會心微笑,已無多餘時間研究主角的言行是否合乎情理。我相信這就是該劇能成為王爾德最成功的一部劇的原因,當中的喜劇元素更是流傳後世,難怪看時總覺熟口熟面。上網看資料,原來香港話劇團於1984年首度演出<<不可兒戲>>。而當時飾演玩世不恭的男主角阿吉能的,正是年輕的古天農。
有關<<不可兒戲>>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